知识科普
了解“刺猬效应” 让亲子关系保持亲疏得当
大梅是一名全职妈妈,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读初中的儿子小海身上,希望他可以出人头地,望子成龙心切。她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都给他,学习上买各种资料书、报各种辅导班,生活上从衣着、饮食都照顾入微,但不让他参加任何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和娱乐,对孩子学习成绩要求比较高,控制欲比较强。大梅总是想着可以跟儿子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沉重的爱”给了小海很大的压力,渐渐地,小海变得不愿意与大梅交流。
1、容易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原本性子温和的孩子也学会跟父母顶嘴了,逐渐不愿意遵从父母的安排,这是因为孩子的独立意识变强了,越来越关注自我,自尊心慢慢变强,还有孩子的情绪也不稳定,进入青春期后烦恼会变多,遇到事情容易发生冲突,这时家长更需要尊重孩子。孩子一开始可能只会在口头上回击父母几句,如果父母长期对孩子管控力特别强,只会使冲突愈演愈烈,孩子就有可能会做出离家出走或者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
2、减少孩子的幸福感
过度的控制会让孩子感觉到被家长束缚,感觉不到幸福,认为自己只是家长让他们去考试拿好成绩的学习工具,所以孩子们会下意识地去拒绝,因为这种控制会让他们感到压抑。当孩子处于长期感受不到幸福的环境中,就会对周边的事情变得漠不关心。
3、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父母不相信孩子能够自己做好,过度管控孩子的生活,孩子就不能很好地独立,以后面对社会的竞争激烈,孩子就不能勇敢面对,不利于孩子的个人发展。同时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往东就不能往西,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孩子会逐渐变得怯弱,逆来顺受。
由此可见,亲子关系也需要保持心理距离,父母需要有个"度",不然给孩子带去的伤害是巨大的,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刺猬效应"。“刺猬效应”最初源于西方寓言,是说两只小刺猬在冬天拥抱在一起,想取暖,但因为彼此有刺,如果靠得太近,就会受伤,靠得太远,供暖难。最后,两只刺猬开始寻找能温暖身体、不伤害身体的最佳距离。
1、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
孩子也有自己的私生活,如果侵犯了孩子的私生活,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受尊重,在家长面前就像是透明的存在,这样时间久了很容易产生自卑和抑郁。因此,父母不要想“透视”孩子,也不要问孩子的秘密和孩子不想说的事,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也许会更好。
2、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度
父母如果过于亲密地对待孩子,孩子会被宠坏,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太远了亲子关系又会变淡。父母可以采取奖惩的方式,如果孩子做得好,就要鼓励,如果做得不好,就要处罚。把握好彼此的距离,这样就不容易过度控制或宠坏孩子。
3、适当的放手
因为孩子不能一辈子和父母在一起,所以父母们都要学会也必须学会放手,给孩子们勇气让他们自己去生活,教他们生存的技能,这样对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4、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把意识强加给孩子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比孩子们更有经验,让孩子们事事听自己的,以“我这是对你好”为借口,但缺乏考虑孩子的感受,其实倾听孩子的想法很重要,父母可以通过孩子的想法调整教育方式,往往事半功倍。
5、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
孩子长大之后也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唱歌,跳舞、武术等等,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专心学习,发展爱好的事情可以不管。殊不知发展兴趣爱好对于孩子来说是能变得积极向上和更加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孩子也会感到枯燥不堪,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况且这些兴趣爱好也能让孩子多具备一些好的技能,对自身发展也是很有益处的。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要懂得放手,爱而不纵,严而不苛,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