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科普

知识科普

如何认识抑郁的青少年

来源:知识科普 时间:2022-07-07 16:41:13

小仪到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求诊时说记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会莫名的不开心,没有动力做任何事情,有自我伤害的行为。医生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小仪说:“这样的做会感觉压力得到释放、感觉内心舒服”。小仪父亲认为她是矫情、叛逆,有地方给你住、有饭给你吃、有钱给你花、有书给你读还有什么不开心的。


其实,小仪不是矫情,而是小仪生病了。


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调查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性抑郁检出率达到7.6%。研究表明,抑郁发作是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创伤以及环境压力等因素有关。


面对青少年抑郁,作为家长应该如何识别呢?


第一,正确认识青少年抑郁症的内心感受。一个人骨折了,可以通过肉眼和拍X光发现,人们很有共识地认为需要及时接受治疗,但青少年在沉迷玩手机、割手腕、心烦气躁、固执,遇到小挫折就情绪崩溃,易发脾气、闭门不出、不想上学等表现,家长往往误认为是叛逆,是玩手机造成的,未认识到孩子的表现是病态,不需要干预。其实,这些症状是抑郁症的相关症状,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内心感受。


第二:了解这些异常情绪、行为的心理症状背后的原因。出现异常表现,不能只看行为本身,而是要去了解为什么这样,要看症状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透过表象寻找深层次的原因。


第三,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若不积极参与治疗,孩子很难彻底改善。曾经有家属说,孩子生病了,交给医生就可以了,自己不用关注和支持,可是孩子在医院好好的,出院回家后又犯病了。因为孩子在医院得到了与家庭不一样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一时摆脱了家庭、学校、人际关系带来的困忧,情绪会很快恢复正常;当回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原环境再次对青少年情绪造成冲击,所以家长的支持帮助、理解、关心和改善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


第四,父母要懂得如何陪伴孩子。父母的陪伴可以分为物理的陪伴、系统的陪伴以及情感的陪伴。物理的陪伴指日常生活中,父母一直在身边,为孩子提供支持和照顾,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系统的陪伴指家庭成员相互支持,与朋友、同事、亲戚联系紧密,家庭之外也有至交好友。情感的陪伴指父母本身是自信的,情感稳定的,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他们既投入与孩子的互动之中,又能与孩子保持适宜的边界。


青少年抑郁的认识是多个维度的,一种观点是基于生物学和疾病的模型,第二种观点是基于心理学和对生活事件反应的理解。青少年抑郁症必须要作为医学上的”病症”来对待,药物治疗加上心理上的支持、鼓励、教育和指引,才能摆脱心理困忧。


孩子患病虽然令家长困惑,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就可以解决困难。